(资料图)
乔文东
2018年,教育部提出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其中新文科建设将在知识结构的回归和再建构中带动相关文科领域的全面进步,这也对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顺应时代、服务人民为立足点,在不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加强学科交叉及多元协同的能力,从更高角度、更大视野出发,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选择及高尚思想道德修养的人才,帮助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强的新时代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新文科强调的“新”,不仅是对传统模式下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更提出要关注时代背景、社会需求,从大环境出发,开拓人才培养新形势、掌握人才培养新局面,从根本上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在传承与创新、协同与交叉中实现法学专业学科的深度融合。新的时代需要新的人才,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培养法学专业人才面临全新要求。首先,在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设要求,基于此,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新时代需求,强调人才的复合型技能,在充分使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法学专业人才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其次,法律现实问题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培养法学专业人才必须深化学科交叉,在跨专业、跨学科的过程中融合教育资源,在动态化调整和整体性推进中培养一专多能的法学人才,并强调人才的时效性。最后,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应强调对世界局势的关注及就业质量的提升,在适应法学专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国际视野,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紧跟世界局势,并结合必要的就业指导。学校应帮助其树立创新思维和跨界理念,不断提升法学专业人才的就业质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高素质法学专业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新路径
在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培养法学专业人才要求的基础上,高校应立足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实际,牢固树立学科交叉、跨界整合教育理念,着眼法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深入探索培养新路径。
坚持法学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法学专业人才,首要的便是深化新文科教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化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等育人理念,帮助学生在资源整合中全方位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实现培养理念的创新,高校一方面应加强对新文科要求的学习,带动教师在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中深化对新文科的理解和认同,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及短板,以明确新文科实践的方向。另一方面,高校及法学教师在创新教育理念的过程中,要关注人才的理科思维、信息技术素养、法治理念及思想道德修养,在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深化新文科理念实践。此外,高校还应在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深化学科交叉,实现多元协同和跨界融合。高校应引入思政工作者、社会相关机构负责人、法学优秀专家学者等主体,结合法学专业教师共同培养法学人才,在人员组成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带动资源整合和形式创新,为培养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提供有效引领。
完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体现新文科育人新要求。在实践新文科理念中培养法学专业人才,还需要健全课程体系的支撑,高校应在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同时,依托高水平教师队伍,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首先,高校应充分立足本校法学专业办学实际,在明确新文科实践要求的同时,创新调整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规划,既实现课程设置层面的学科交叉,又关注法学专业人才的全面成长,强化法学专业在理论性和实践性层面的有机统一。其次,在宏观规划的指引下,高校及法学专业教师应积极实践新文科理念,构建“法学+”课程体系,以法学专业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外语等学科相关内容的整合协同为主要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凸显交叉融合,并强调培养法学专业人才的正确价值观、职业道德修养及人文素养,以此在完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拓展专业范围,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契合新文科实践要求,不断提升法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
建设校园法庭实践教学体系,带动法学人才深入参与。在对法学专业学科交叉提出新要求的过程中,新文科还强调人才的应用型技能培养。学校应在多元协同中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实践,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设置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师生充分互动,并带动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具备专业技能,从而满足社会对法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为此高校应积极创新法学实践教学体系,在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有机协同中凸显人才的应用型技能培养,为学生深度参与新文科教学实践提供有效途径。为此,高校可通过建设校园模拟法庭、法学实验室,以及与法院等相关机构进行合作等途径开展实践教学,同时为学生提供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直接接触法律案件,实践专业理论知识,在职业体验中提升专业技能,强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不断推动高校在新文科实践中培养高质量法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