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视听节目对非洲传播取得重大进展

课题组   2023-07-28 06:20:46

导 语

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做好对非传播,是我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的重要使命。国家广电总局积极开展对非传播,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5届“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统筹全国广电网络视听资源力量,开展对非传播,向非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洲民众了解真实立体全面中国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有力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一、中国节目在非洲实现全覆盖,东非西非北非和英语国家为主要市场


(相关资料图)

截至2022年底12月底,中国节目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其中,四达时代通过直播卫星、地面数字电视和新媒体平台覆盖非洲除北非阿语国家外的所有非洲国家,用户规模保持增长态势。2015年,四达时代数字电视在非洲总用户数为802万,到2022年底,数字电视和新媒体用户数达到5126万,增长了5倍多;从2015年在11国落地到2022年在49国落地。中阿卫视信号覆盖包括北非在内的阿语国家近5亿人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译制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将节目发行到20多个非洲国家,一些新兴发行机构通过国际互联网平台,向非洲观众传播中国节目。

四达时代电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

在非洲覆盖情况(用户数/该国人口数)

从地理空间来看,中国节目在西非和东非地区传输覆盖情况较好。四达时代为中国节目在西非和东非主要传播主体,其电视渠道和新媒体OTT平台在这两个地区覆盖较好。在北部非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译制中心、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通过开设“中国剧场”“中国时段”、商业发行等方式,进入南非和北非地区。其中,埃及、摩洛哥等北非国家播出中国节目较多。

从使用语言来看,非洲英语国家是中国节目主要市场。四达时代在非洲英语国家用户最为庞大,占比接近7成。其中,尼日利亚用户规模第一,超过1000万。斯瓦希里语国家是中国第二大观众群体,用户规模超过1400万,占比超过3成。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中等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是中国节目主要市场。四达各类渠道平台用户规模排名前三的国家,其人均GDP均位于2000-2500美元区间,分别为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三者用户规模占四达在非洲用户总规模近一半。

二、中国节目在非洲多媒体平台播出,以自有平台为主

四达时代在非洲建立的传输覆盖网络和播出平台是中国节目对非传播的主渠道。四达时代数字电视平台集成了CGTN、CCTV-4、CGTN-F、CGTN-D 、CNC等23个中国主流媒体频道,在非洲7*24小时常态化传播,还自办了20个频道播出中国节目,其中专门播出中国节目的有功夫频道(ST Kungfu)、中国影视(STino Drama)(外语配音)、中文影视等三个频道,内容涉及新闻、综合、影视、体育、娱乐、儿童、音乐等各类节目,用英、法、葡及斯语、豪萨语等11种语言播出。这些频道通过四达时代传输覆盖网络覆盖全非洲,并进入非洲30个国家,数字电视用户总数为1624万。四达时代斯瓦希里语频道播出大量中国斯语译制节目,该频道覆盖观众超过1亿,是东非地区斯语频道中的王牌频道。

移动应用程序(App)成为中国节目对非传播新平台。四达时代新媒体平台StarTimes ON进入非洲49个国家,用户规模达到3502万,在非洲具有广泛影响力。爱奇艺国际版IQIYI以及腾讯视频海外站WeTV,通过中国智能手机终端,进入非洲市场,在非洲十国的使用率分别为10.30%、9.10%[1],在当地市场视听新媒体平台中分列第六和第十位。

非洲国家公共电视是当地观众收看中国节目的重要渠道。课题组调查显示,44.34%的非洲观众通过当地国家公共电视平台收看中国影视节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与埃及、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南非等20多个国家媒体签署节目播出合作协议,推动中国节目在非洲主流媒体播出。通过商业发行、联合制作等方式,中国节目也进入部分非洲国家主流电视平台播出。

三、中国各类节目在非洲广泛传播,电视剧是主要类型

课题组调查显示,中国节目是非洲观众接触度[2]较高的外国节目。在非洲十国中,中国电视节目接触度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英国节目,超过法国、西班牙、葡萄等国家,是最受欢迎的亚洲节目。非洲观众最经常收看的中国节目是电视剧,其中经常看和有时看的比例达到70.80%。电视剧播出效果也远好于其他类型节目。

非洲十国观众对海外节目的接触度(单位:%)

当代都市生活题材电视剧广受非洲观众欢迎。《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北京爱情故事》等都市题材剧集在非洲实现现象级传播,在非洲多国家创下收视率高峰。其中,豪萨语版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在尼日利亚创下近8成用户关注的高峰。

创业题材剧受到非洲年轻人的欢迎。2020年,《创业时代》斯瓦希里语版本在坦桑尼亚首播平均收视突破2.52%,创当地收视新高。

玄幻剧、仙侠剧、古装剧在非洲获得较好传播效果。2020年9月,四达功夫频道以英、法、葡三种语言在非洲30多个国家播出《新白娘子传奇》,开播首日收视率达到2.92%。2022年《扶摇》收视率7.08%。

此外,中国动画受到非洲儿童的欢迎。《23号牛乃唐》《大禹治水》在摩洛哥新视野电视台播出,最高收视份额达18.5%。四达时代还在2018年开办了儿童频道,播出《熊出没》等大量中国动画节目。该频道在坦桑尼亚部分地区,收视率最高时排名第二,仅次于四达时代的斯语频道。

四、中国节目受到非洲观众高度肯定,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形象

中国节目是非洲人最受欢迎的外国节目之一。中国节目普遍倡导正向价值观和文化理念,让观众感受到主人公的真实与鲜活,吸引了非洲观众的观看。课题组调查显示,在外国节目中,非洲观众对中国节目的喜爱程度仅次于美国节目。92.60%的受访观众认可中国节目的制作水平、服化道、画面质量;84.9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节目视角独特,鼓励人积极向上,启发人思考;有的非洲观众表示,中国节目对感情的描绘更加委婉含蓄,更贴近非洲观众的价值观和生活实际。

中国节目是非洲观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课题组调查显示,非洲观众认为,通过观看中国节目了解了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44.90%)、文化艺术(39.20%)、经济发展(34.80%)。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一些私人电视台负责人认为,“中国节目视角独特,鼓励人积极向上”、“中国内容真实可信”。

中国节目在非洲观众中塑造了良好的中国形象。课题组调查显示,受访观众对中国好感度高达81.30%。其中,86.80%的非洲观众对中国优美的自然环境评价最高,想来中国看看;86.90%对中国科技感兴趣;74.70%的受访者希望可以到中国留学、旅游。

非洲十国受访观众中国节目的评价

五、对非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非洲国家众多,各国政治经济体制不同,宗教信仰、文化产业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同,自然资源禀赋及与中国合作程度不同,尤其是与中国文化差异大,中国对非传播整体能力较弱,优秀内容供给不足与错位并存,难以满足非洲观众多样化收视需求。

课题组调查显示,非洲市场竞争激烈,没有足够的质量保障,难以吸引非洲观众。课题组调查显示,37.50%的非洲受访者表示,“(非洲)可看的节目足够多,没有观看中国节目的必要”。40.50%的受访用户希望看到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农业科技、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有专业内容。中国节目在非洲的影响力不大,但除了少数爆款节目外,大量节目播出后也不为当地观众所知。课题组调查显示,44.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接触、了解中国节目的渠道”,40.8%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中国节目是否好看”。

中国各类内容在非洲供需情况

非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大陆,具有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和动能,中国节目在非洲市场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涵育。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非传播能力建设,持续深耕培育非洲市场,提升对非传播效果。

一是加强对非传播资源整合,提高对非传播合力。鼓励支持优秀内容制作机构优先将节目内容发行到四达时代等中国在非运营机构,丰富四达时代内容平台;鼓励内容制作机构以保底分成、采购、广告等多元合作方式,为四达时代新媒体平台提供内容支持;鼓励支持对非投资、合作机构,在非中企中资机构等资源力量在四达时代电视台、新媒体平台投放商业广告或公益广告,提高四达时代自身造血能力,等等。

二是加强优秀内容供给和内容匹配度,提高传播针对性。针对非洲观众喜欢的功夫题材、古装剧、青春爱情题材影视剧等,加强译制播出,逐步建立商业发行机制,提高中国节目在非洲市场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针对非洲观众希望看到的科技类、汉语学习类节目,加大本土化译制播出力度。鼓励支持节目制作机构根据非洲国家内容产业发展水平及观众需求,开展各种节目类型的合拍,为合拍节目在国内播出提供必要支持。

三是加强推广营销,提高中国节目辨别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对优秀节目进行推广营销;组织策划海外推广大使活动、粉丝见面会活动、影视评论,提高中国节目在非洲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积极参加非洲影视节展,到非洲举办影视节展,与非洲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网络。

未来,中国视听传媒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非传播能力建设,持续深耕非洲市场,实现非洲市场从孵化中市场向新兴市场乃至成熟市场的转变,为中国视听国际传播注入新动能,为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夯实社会民意基础。

[1] 课题组委托零点公司使用6种语言对非洲十国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覆盖非洲44%的人口。这十国分别是:南非、乌干达、津巴布韦、摩洛哥、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及和莫桑比克。

[2] 接触度是指收看过中国节目的受访观众占受访人数的比重。

(执笔: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朱新梅)

责任编辑:李楠

分享到: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