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关键在于,一项运动,它的专业和业余之间,两者的共性有多大。
我们现在一说要让大家多参与业余足球、业余篮球、业余某某,就总有专业人士会苦口婆心地来“科普”:业余是没法和职业比竞技的。
这个说法没道理吗?有道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事实。
但既然这个事实是要在“一定条件”下的,那么当条件不一定时呢,这个事实还一定是事实吗?
就像围棋,大家都知道职业段位和业余段位不是一回事,但高段的业余棋手就不见得比低段的职业棋手的水平差。理由很简单,他们参加的业余赛事的水准不差,奖金不低。
所以,我们说业余选手不能同职业选手比,那其实是拿着广大的低段甚至低级的业余棋手去同职业棋手比,前者不如后者的几率当然是极大的。
但我们要的什么呢?新建一些地方/地区性的比赛/联赛,就指望参赛选手一跃过龙门吗?
不是的。我们只是要让这些基层的基础联赛能够提供一个带动人们参与运动的氛围,至于其中能不能出一些苗子,这个不是本意。
同样的,当氛围在全国各地普遍开来后,有了足够的参与者基数,再随着上级联赛的逐渐加入,自然就能像“超级女生”海选那样逐渐发现一些苗子、好苗子、优秀苗子。
而与此同时,为了从一开始就尽量提高效率,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要尽早尽基层地提供正规的青训,但这个也不能强求,“为了什么而一定要怎么样”的坏例子我们已经见到的太多了。